首页

免费脚奴在线

时间:2025-05-24 07:55:27 作者:“南京大学789科技攻关计划”发布 浏览量:30859

  中新网广州9月24日电 (记者 蔡敏婕)穿上设备,启动开关,蹬脚走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的病房里,一名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患者穿戴上设备,膝盖、大腿、腰部等多个部位与机器人连接,看着屏幕上的动画,通过脑部思考,驱动肢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个机器人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锻炼肌肉,还能重建神经环路,提升治疗效果。当前,临床医生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丰富诊疗手段,将为难治性、复杂性疾病患者带来更多新希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脊柱外科专家戎利民说,伴随技术发展,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在临床中落地,为医疗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导致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引起瘫痪,长期卧床还会带来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

  由广东省卫健委主办的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探院活动首站近日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记者从活动上获悉,近年来,该院探索脊髓损伤治疗新方案。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药物、康复锻炼、针灸等,如今,医学界正在探索干细胞、脑控外骨骼机器人、生物材料移植等更多维度的综合治疗。

  “通过脑想象和视觉触控,人体可以操控机器人,机器人也可带动人体运动。研究同时发现,这一过程也对患者的大脑皮层有益,有助于患者保持乐观的治疗情绪。”戎利民说。

  慢性鼻窦炎容易复发,许多患者需要多次手术。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鼻窦炎的亚型差异较大,但临床多是“一刀切式”诊断,影响了治疗效果。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份来自人工智能医生的诊断报告,对患者的慢性鼻窦炎进行了分型诊断。“原本医生需要5小时完成的工作,如今人工智能在1分钟内就能完成,且准确率高达98%。”该院副院长杨钦泰说。

  在此背景下,医院过敏科、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等多学科医工交叉团队研发了鼻息肉病理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并应用于临床。

  在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基础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过敏科及耳鼻喉科团队还开展了一项人工智能花粉识别研究,与广东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合作,构建人工智能花粉预警监测网络,利用人工智能更精准地辨识致敏花粉,并提醒过敏患者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区域、时间活动。

  “如今的临床医生,既要养细胞、养老鼠,也要养数据。”杨钦泰希望能探索多模态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东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13金5银1铜

巴尼特自曝,曾就类似担忧向内部管理层发出警告,但后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退休后,他开始针对波音进行长期的法律诉讼。不过,波音否认了他的说法。

“瓷韵流长——中日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在河北曲阳启幕

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本职,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基础和途径。全面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要坚持五育并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清零”!2024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

外交部:任何监测都不是对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认可,日方应立即停止

如果站在未来书写今天的中美历史,美国这次行动,确实也可以称得上美国对华科技战的一个新节点。不过,再面对美国的心理施压,我们的心态应该更从容了。

时政纪录片丨沧海横流破浪行——习近平主席喀山之行纪实

2018年5月,在同北京大学青年学生们交流时,总书记谈起自己当年的读书心得:“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他告诉同学们,“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